中國招貼設計的發展之路
一、月歷牌廣告
中國的招貼藝術以自己特定的發展道路和風格,贏得了世界招貼史上的一席之地。當時的上海出現了招貼廣告的一-種十分特殊的形式,最具視覺沖擊力和藝術美感的當屬20世紀20- -40年代繪制的月歷牌廣告。它們被稱為“月歷牌”,是因為在畫面上除印有商品廣告外,還印有商號和全年的月份年歷,由商家大量印刷,逢年過節饋贈給客戶,商人常以“購物-元,贈送香艷廣告- -張,多買多送”的方式來分發它們。月歷牌廣告主要是張貼在家里,作為原先年畫的替代物,裝飾和美化居室,同時具有廣告宣傳的作用。
蘇州海報招貼設計——蘇州極地視覺設計
月歷牌廣告的最大特征就是主要畫面都是大美女,商品隱藏在背后一無論是煙草、 洋酒還是化妝品,通過凸顯女性魅力博得公眾對企業的好感。這些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當時歷史、民眾喜好以及藝術家創作思維的線索。其中,水彩相結合的表現技法,奠定了月歷牌畫法的基礎。梁鼎銘、謝之光、杭棉英、李慕白等是當時的先驅藝術家。
月歷牌廣告的特點,一是幾乎所有商品品牌全部使用美女,可見美女深受人民喜愛;二是借鑒了當時的西洋畫法,以當時的都市生活為主要題材,把新藝術、裝飾藝術的圖案作為底紋,表現出一種中西合壁、世俗化的審美趣味;三是偶爾出現中國文化元素中的山水、花鳥、美人和國畫中的構圖感覺。
作品名為《永和豆漿一大肚篇》 ,此作品由廣州美術學院創意團隊創作,整個作品畫面的風格以20世紀30年代的美女書和香煙盒書為基礎,并作了適當的夸張和渲染,主旨表明-不-一樣的滿足。用直白的對話表達了永和豆漿帶給消費者的滿足感。整幅作品詼諧生動,生活性極強。
二、特殊時期的“紅色招貼”
新中國成立后十幾年,中國形成了政治宣傳畫發展的第一個高潮。國際上設計史學家們眼中的“中國招貼風格”,便是在這一一個特殊時期形成并發展起來的。宣傳革命的紅色宣傳畫、年畫得以發展。和古巴、波蘭等社會主義國家樣,中國的政治宣傳畫受到了國家的特別資助。許多政府附屬機構,包括出版宣傳部門,組織了專門的宣傳畫創作小組,為各種政治運動設計招貼。國家級的美術展覽都將宣傳畫列為專門的畫種,從而大大提高了招貼藝術的地位,鼓勵了各類藝術家加入其創作的行列。宣傳畫的發行數量極其驚人,它的出版構成了許多出版社的“支柱產業”(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這一時期內一年年畫、宣傳畫的發行量有時近億。各種宣傳畫專門畫冊也出版了不少,- -些著 名的油|畫家、版畫家、廣告設計家甚至漫畫家都加入到政治宣傳畫創作的隊伍,其中有徐悲鴻、蔡振華、楊之光、張仃等人,這無疑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招貼藝術創作水平的迅速提高。
中國的“紅色招貼”特指“文化大革命”時期的宣傳畫。因政治需要而引發的“紅海洋”一紅色標語、 口號和革命領袖像,鋪滿了城鎮和鄉村的各個角落,油畫《毛澤東去安源》已演變成政治招貼,大量印發。“三突出” 的原則不僅體現在領袖人物的刻畫上,也充分地呈現在各種英雄人物的表現上。一批根據樣板戲中人物創作的招貼畫,運用了視覺色調、造型和大小尺度等手段來突出英雄。從招貼藝術史的角度來說,“紅色招貼” 風格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視覺文化的一大特色,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獻。

這一時期的招貼創作,在畫面圖形形象的運用上呈現出一種“符號化"的傾向。招貼上的每一一個圖形在被運用時都必須有極為明確的政治含義,不可以有任何轉換或變異。太陽等于領袖,向日葵代表“紅心向黨",拳頭和筆象征著打擊和批判。而且圖形和圖形的組合也是極有“規則”的,各種不同的圖形組合常常有著文字或因果等方面的語義聯系,如“葵花向陽”“大海航行靠舵手” 等。
北京創意人邱德春在工作之余成立了NOTHING STUDIO,做出自己的糖膠玩具一-NOTHING TOY。他想要通過NOTHING TOY告訴大家,這個世界五彩斑斕,聲色犬馬,但是他依舊有著自己獨特的創意想法。邱德春為NOTHING TOY創作了多個造型風格,有復古的運動裝,也有涂鴉版的羅剎娑,還有手繪限量版。
香港品牌“住好的”又叫作“G.O.D” 。這個品牌的英文名的粵語發音十分草根,引起了很大爭議。作為香港品牌,“住好的” 從小飾品到大家具,從生活明信片到燈具都有銷售或代理,是一個很大氣又平易近人的品牌。
“住好的”的產品系列非常之多,而且處處展露出老香港的懷舊風味,以及現代香港的都市生活風情。“ 住好的”有一個“油麻地系列”,將香港擁擠的城市景象化作商品。油麻地在香港人的印象中就是擁擠而破舊的老城區,而今翻身一變,成為明信片和生活用品上的裝飾圖案,非常有趣。“住好的” 的網站首頁,就是飄揚的紅旗和手舉著“紅寶書”的人。“紅色革命”的概念變成了中國人向往喜慶、熱情的年輕都市精神。
極地視覺專注品牌logo/vi設計,蘇州包裝設計,蘇州海報招貼設計,是專業的蘇州標志設計公司,尤其是快消品品牌包裝設計,總監顧問全程參與,權威為您品牌保健護航,精研法律法規,讓您的蘇州logo設計,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青睞,以賣貨為最終目的的策劃設計公司。
|